深圳基金行業起步早,發展快,具有先發優勢,在機構數量、管理規模等方面長期位居全國三甲。深圳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6.77萬億元,占全國的25.95%;有4家基金公司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躋身全國前十。深圳公募基金在制度創新、產品創新方面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深圳公募和私募數量均居全國第二
深圳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6.77萬億元,占全國的25.95%。至今年9月末,深圳轄區內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為32家(按注冊地口徑統計),僅次于上海,排名為全國第二。
管理規模一直是資產管理行業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同花順數據顯示,深圳轄區基金公司中有8家最新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上千億,其中,博時基金、招商基金與南方基金的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均超過了5000億元,鵬華基金規模超過4000億元。以上4家公募基金公司的非貨幣基金規模排列全國公募基金公司第五、第六、第七與第十名。
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是公募基金落實投資端改革、引入中長期資金的關鍵之舉。近年,深圳證監局積極鼓勵引導轄區基金公司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從2018年的114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超3500億元,三年時間規模增長了31倍。
私募基金方面,近五年深圳私募基金行業規模保持上升趨勢,存續私募基金數量及管理規模平均年化增速分別達13%、8%。至2021年末,深圳轄區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存續基金產品19783只、管理規模2.27萬億元,較2020年末分別增長20.8%、15.1%,占全國同期私募基金數量、管理規模的15.9%、11.5%,位居全國第二、第三。數據顯示,管理規模大于100億元的私募機構共有47家,同比增加6.82%。創投機構方面,2021年清科創投年度排行榜前20名中,來自深圳的深創投、達晨、同創偉業、東方富海等4家機構上榜。
深圳基金業制度和產品創新開創多項第一
近年深圳基金業的制度創新開創了多個第一。例如,在2014年成立的金信基金是全國首家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的基金公司。實際上,最近幾年深圳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多為個人系基金,即大股東和主要股東都是自然人。同年成立的紅土創新基金是全國首家由私募機構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在2016年7月注冊成立的恒生前?;鹗鞘准矣删惩鈾C構控股的基金公司。
在基金產品創新方面,深圳公募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亮點頻現。行業內創新推出的首批養老目標基金、首批戰略配售基金、首批科技創新主題基金、首只黃金ETF、首只REITs基金、個人養老金基金等產品,深圳公募基金都未缺席。
2021年5月,首批9只公募REITs基金正式獲得證監會批復,其中深圳轄區內的紅土創新、招商基金與平安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產品入選。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理位置優越,毗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交易所深港通、前海自貿區等政策支持下,跨境業務不斷豐富和壯大,博時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紅土創新等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REITS產品。此外,南方基金獲得了首批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創金合信獲得首批銀行理財運營外包業務試點資格,招商基金、鵬華基金等公司積極申報MOM產品試點等。本月上旬,南方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旗下的養老目標基金公告成立個人養老金專屬份額Y份額,屬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
監管方面,為推動轄區基金公司主動應對合規管理的新問題、新形勢、新要求,深圳證監局堅持監管、自律、自治協同發力,指導深圳市投資基金同業公會組織編寫了《深圳公募基金合規管理實務手冊》。該手冊以“集思廣益、分享經驗、博采眾長、共同提高”為編撰思路,以防范合規風險為目標,以公募基金業務為主線,系統梳理了基金公司合規風控、公司治理、員工行為等管理領域,以及基金投研、交易、銷售、運作、IT等業務環節風險防控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并根據法規要求,結合行業實踐,提出了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