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qsqq2"><optgroup id="qsqq2"></optgroup></bdo>
  • <td id="qsqq2"></td>
  • 直擊!多家上市公司亮相醫博會,智慧醫療、家用便攜、醫療機器人等產品受關注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作者:陳麗湘2022-11-24 08:52

    11月23日,以“創新科技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6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簡稱“CMEF”)在深圳開幕,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家企業參展。

    每年的CMEF都是一場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的盛會,在這里,將展示當下全球范圍內的醫療器械新產品、新技術,是行業熱門賽道和尖端科技的風向標。

    今年的CMEF聚焦高質量發展、高精尖科技,集中展出了體外診斷、醫用耗材、醫學影像、電子設備等細分行業醫療器械產品,同時還首度設置了醫療機器人展區,亮相了廣受關注的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

    e公司記者在現場發現,理邦儀器、奧美醫療、威高骨科、英科醫療、樂普醫療、美好醫療、祥生醫療等醫療行業上市公司都悉數參展,展臺前參觀者絡繹不絕。

    智慧醫療亮相

    智能化、云端化是醫療產品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因此,智能醫療產品以及在此基礎上集成的整體解決方案是本次CMEF展會上的一大亮點。

    理邦儀器在現場展出了多款智能超聲影像儀器、便攜式超聲診斷系統、多種規格的心電儀器以及當下火熱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今年前三季度,理邦儀器總體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超聲影像業務同比增幅超過30%。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超聲業務經過近幾年持續性的研發投入,目前已在圖像、算法、人工智能、探頭等方面取得不小成就,已具備相當強的綜合競爭實力。

    據理邦儀器的工作人員介紹,其智能超聲影像儀器具備AI算法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并截取最適合分析的影像,甚至可以自動識別病灶,可大幅減少醫生的工作量,同時為各級醫院實現精準醫療提供了可能。

    樂普醫療展出了其人工智能整體解決方案,包括靜態心電、實施監護、床邊監護等智慧醫療產品以及神經康復、疼痛康復、盆底康復等多種智慧康復應用場景。

    據其工作人員介紹,智慧靜態心電網絡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采用了監督學習、深度學習和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并基于5000萬份精準標記的數據片段訓練學習,能智能診斷16大類、100多種以上的心電異常事件,綜合診斷水平已經相當于一個專業級的醫生水平。

    隨著云計算、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AI智能等多種技術廣泛應用到醫療產品中,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其催生的智能化產品轉型升級、更新換代市場前景,也在不斷拓寬,智慧醫療市場需求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規模超過880億元,隨著政策的不斷加持、前沿技術的賦能,2020年,中國智慧醫療投資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大關,更多醫療企業通過收并購、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加入到布局智慧醫療的行業中。

    家用便攜設備升溫

    此次展會上,不少廠商展出了便攜式電子設備。深圳一位醫療器械渠道商對e公司記者表示,近兩年有兩類更新換代的便攜式新產品更受市場歡迎,一類是體積大幅縮小的便攜式設備,不但功能不降級、操作上還更加便捷,甚至可以走出醫院成為家用的產品;另一類是以前只能在科室里插電用的設備,現在可以提著外診,可以充電、存儲數據還能實時顯示結果。

    樂普醫療此次展出了多款便攜式產品,其中,便攜式超聲診斷儀廣受關注。該設備平時可以提著外出診斷,就如提著筆記本一般,真正實現“移動超聲”的功能。此外,樂普醫療還帶來了平板便攜式心電圖機、手表型心電儀等家用便攜式產品,圍觀者眾。

    美好醫療帶來了便攜式家用肺功能儀、手持式肺功能儀、一氧化氮檢測儀等新產品。其中,便攜式肺功能儀還曾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市重點技術攻關產品等榮譽。該產品看著小巧,屏幕只有8.4英寸,但在檢查肺通氣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等方面功能強大,是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炎等肺部疾病的必備設備。

    “最近幾年,醫療設備的推陳出新已經有從治病向保健轉變。所以,家用的便攜式醫療設備賽道是我們比較看好的,比如血壓計、血糖計、心律監測計、心電圖機等等,這些未來都會成為大部分家庭中最常見的醫療設備甚至是人手一個的穿戴設備?!币晃会t療行業投資人這樣對記者說道。他認為,中國乃至全球市場對便攜式家用醫療設備需求巨大,中國必將成為最大的醫療電子生產者和市場之一。

    有市場調研數據顯示, 2015年到2019年,我國可穿戴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規模從12.43億元增長至92.18億元,年均增速超過65%。近年來,隨著民眾對健康保健意識的提升,該市場的增速或將進一步增加。

    醫療機器人引關注

    作為醫生的“好助手”,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廣泛,新產品也廣受關注。此次在展會上,特別設置了醫療機器人展區,展出了多款康復機器人、艾灸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新產品。在展會的過道上,隨處可見眾人圍觀工作人員現場展示機器人的場景及介紹。

    北京術銳技術有限公司現場展出的微創手術機器人引來了不少人圍觀,只見這個手術機器人手持“手術刀”,可以精準地剝下鷓鴣蛋的外殼而不碰到內膜。這臺機器人名頭不小,是中國首臺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單孔機器人,現已于泌尿外科、婦外科、普外科、胸外科等諸多科室開展臨床試驗。

    隨著技術的進步,手術機器人在近二十年間發展飛速,以美國直觀外科公司的“達芬奇”(DaVinci)系統為代表的手術機器人在全球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其成功應用,使更多的醫療企業走上布局手術機器人之路。

    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操作,可減少手術過程中的神經及血管損傷,降低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如今,手術機器人已經在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等外科領域陸續獲得適應癥的批準,甚至在腹腔鏡等復雜手術方面也已經有了成功的嘗試。

    相比手術機器人,此次展會展出的神經康復智能機器人種類更多。神經康復機器人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高端康復醫療技術,是機器人技術與醫療技術結合的產物,被認為是特殊環境下的“可穿戴設備”,具備助殘行走、康復治療、減輕勞動強度等功能,可幫助殘疾患者重新恢復運動功能。

    目前,國內康復機器人尚處于發展早期,市場規模較小。據Frost&Sullivan統計,中國康復機器人2018年市場規模為2.1億元,預計將以5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至2023年的20.4億元。

    不過,康復機器人的市場前景不可小覷。據統計,國內現有7000余家康復醫療機構,但能提供康復訓練的僅占不到1/3。2014年數據顯示,中國已有2000多萬肢體殘疾患者,而其中只有相當一小部分(約30萬人)能得到肢體康復訓練,且康復訓練的效果也不甚相同,這就需要更多的輔助恢復器械幫助患者恢復功能。

    責任編輯: 張騫爻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国产尤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bdo id="qsqq2"><optgroup id="qsqq2"></optgroup></bdo>
    • <td id="qsqq2"></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