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連接著上市公司、金融產品和投資者,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11月18日,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六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以線上方式成功舉行。與會嘉賓聚焦行業發展前沿熱點,就進一步促進指數化投資的發展進行討論,也指出了市場對于ETF期權等風險管理產品的需求。
交易所:持續構建指數和指數化投資體系
投資的基礎是標的。會議致辭環節,來自三家證券交易所的領導就各自未來指數和指數化投資體系方面的重點工作進行了介紹。
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促進指數行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交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按照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持續探索指數業務發展壯大之路:一是加快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指數體系,如服務制造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部署的指數體系;積極推進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相關工作,將中證ESG評價打造成中國權威標準,以ESG實踐引導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二是加快培育以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的指數投資生態,豐富宣傳推廣形式,研究開放基金通買賣雙邊功能、ETF轉讓功能,便利更多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參與指數化投資。三是加快提升本土指數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完善全球市場指數體系,積極擴大境外產品授權規模,與境外交易所、資管機構共同探索指數國際合作新模式,引導境外資金配置中國優質資產。
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下一步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匯聚創新資本、激發成長動力,持續完善指數發展市場生態,推動指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著力打造優質寬基指數體系,不斷豐富指數投資標的,大力推動指數化投資,滿足中長期資金配置需求。二是聚焦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重點領域,加快研究開發系列特色指數,引導市場資源配置,更好服務國家戰略。三是發揮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積極拓展指數業務發展模式,不斷增強核心指數境內外影響力。
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滿一年的北交所為指數及指數化投資豐富了市場生態。隨著未來北證50指數產品的入市,將進一步豐富市場投資者數量結構,發揮專業機構的投資引領作用,促進形成良好的價值投資環境,讓更多投資者享受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帶來的紅利。未來,在推動指數化投資穩步發展方面,北交所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立足北交所公司數量結構的不斷豐富,逐步構建北交所行業、主題和策略指數體系。二是立足北交所與新三板一體發展,探索構建跨北交所與新三板的指數體系,促進具有市場特色的跨層次投資。三是立足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推動跨市場指數發展。
機構:境內指數化投資前景廣闊
境內指數化投資發展至今20年,產品數量與規模增長迅速,隨著我國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進程的加快,指數化投資的配置性需求持續激發,境內指數化投資正在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迎來發展新機遇。
中證指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球ETF等產品規模逾8.4萬億美元,我國境內含QDII在內的指數型產品超過1700只,規模逾2.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與年初相比,滬市股票ETF份額增長超過30%,創歷史新高;截至10月底,深市ETF數量同比增長超40%。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國資產在全球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其中指數化投資也起到了作用。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海外投資者持有A股大約3.57萬億元人民幣,占總體A股的市值是4.3%,或是自由流通市值的9.5%。
“但目前來看,全球投資者持有中國股票倉位仍然處于一個相對的歷史低位,與我國的經濟體量在全球的占比和整個A股的體的量來對比是完全低配的?!彼f。
展望未來,如果海外經濟陷入衰退,那么A股市場作為新興市場的一部分,雖然可能難以完全擺脫這樣的風險,但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速已有所復蘇,政策支持進一步加碼,再加上中國A股的持倉在全球投資者中的占比相對很低,房東明認為,A股市場有希望在海外市場波動加大的同時維持相對的韌性,海外的資金預期在未來的幾個月會小幅回流到A股市場。
“從長期的趨勢來講,我們看到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地改革和開放,海外的投資者是在不斷地加倉中國的A股?!彼f。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張德根也介紹,今年7月ETF互聯互通后,南向較北向更加活躍。3個月內北向的資金總成交金額19億元,南向的總成交金額243億元,而且呈現的是每月上升的趨勢。從外資配置的角度看,北向ETF成交額僅占了同期個股北向資金的0.03%?!安贿^個股的互聯互通也是運行了一段時間后才會越來越活躍,所以ETF互聯互通目前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后續非常值得期待?!彼f。
從國內ETF市場來看,銀河證券副總裁羅黎明介紹,ETF本身有投資主題比較鮮明、投資標的公開、投資費用也比較低的特點,適合全市場的各類投資者?!皬你y河證券的客群來看,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占比超過95%。從ETF的持有規模來講,占比也達到75%?!彼f,個人投資者對ETF的需求目前還主要體現在追求交易屬性方面,通過ETF來集中配置寬基指數。持有ETF的機構投資者數量占比不高,但持有規模占比達25%。機構客戶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大類資產配置與實現交易策略上。與個人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更加偏好寬基ETF、貨幣ETF、債券ETF,ETF已成為機構大類資產配置的一個重要品類。此外,機構的交易活躍度相比個人要低一些。機構投資者能夠把ETF與期貨、期權、融資、融券等工具結合起來,實現更加豐富的交易策略。
對于券商自營來說,他介紹,指數產品的研發,指數化投資的發展,對我們為投資者創設多元化的投資工具、對標指數的各類策略產品銷售等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在券商自營業務和結構化產品中,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結構化投資工具90%以上掛鉤標的都是指數,背后有證券公司的衍生品自營部門來做結構設計和期權對沖。對沖的過程可以選擇用股指期貨和現貨,也可以用ETF等。證券公司的對沖交易起到了活躍市場的作用,有利于吸引增量資金、長期資金進入市場。
另外,ETF期權對投資者來說能對沖風險,也能收益增強,還能增加杠桿。張德根表示,它其實起到多元化的作用,能夠有效地促進ETF投資生態的發展完善。對沖風險方面,比如7月上證50基金份額增加了70億份,同期上證50ETF的期權持倉量也增加了35萬張。
房東明也表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A股市場會有各方面的訴求,其中風險管理或者說是對沖類的產品也在其中?!拔覀円碴P注到內地的機構投資者,當他在投資香港市場的時候也需要各類的期貨、期權、場外的ETF類風險管理產品,這也是我們市場參與者需要關注的方向?!彼f。
責任編輯:張歡 主管:崔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