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時基金合伙人 雷鳴
編者按:隨著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高速發展,A股市場已走進機構領唱的新時代,為此,證券時報·券商中國特推出大型系列報道“大家”,對話資管行業領軍人物,專訪長期業績表現優異且擁有獨特投資理念的財富掌門人,以便幫助投資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資管機構、理解價值投資,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錦上添花。敬請讀者多提寶貴意見,并為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推薦更多您最敬佩的投資精英,我們將會帶領大家一起走近“大家”。
在眾多基金經理中,雷鳴的特點很鮮明:長期業績優異,卻相當低調。
雷鳴是在匯添富基金成長起來的優秀基金經理。2007年自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后,雷鳴即入職匯添富,做了近7年行業研究,初進公司時研究鋼鐵,2010年開始研究環保,2014年3月27日,雷鳴開始管理匯添富成長焦點基金。
據Wind數據,至2021年12月31日,匯添富成長焦點基金累積收益371.5%,年化回報22.1%,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僅為76.4%。他管理的另外兩只基金,匯添富藍籌穩健混合,從2015年1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獲得收益286.5%,年化回報21.3%;匯添富經典成長從2018年12月5日至2021年12月31日,獲得收益128.4%,年化回報31.7%。
2022年2月,雷鳴辭去匯添富基金經理職務,2022年8月,創立上海潤時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雷鳴自嘲早期是“菜鳥”研究員,真正有效率的研究是從投資后開始。如何從默默無聞的研究員成長為優秀基金經理?這中間經歷過怎樣的破繭重生?如何在基金經理崗位上不斷進化,擴大投資領域,提升能力圈?為什么離開公募創建潤時基金?日前,雷鳴與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進行了深入坦誠的交流,從他的娓娓道來中,可以發現很多投資與研究方面的心水干貨。
精彩提要
“歷史反復證明,在市場低點成立的基金容易賺錢,高點成立的基金容易虧錢。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在心態上更樂觀一些,股價表現是領先基本面的,現在一定要積極跟蹤研究?;羧A德·馬克斯說: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市場的情緒都是負面,所有人都很悲觀,看不到積極因素,基金也完全賣不動時,市場基本上就見底了。以前別人問我怎么買基金,我說了很多方法,最后說只要記住一條:在所有人都不買基金的時候,要積極買,當所有人都追著買基金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退場了。雖然市場有很多變化,但原則和準則長期適用,因為市場夾雜著人性,而人性是不變的,所以,這一次沒什么不同?!?/p>
“基金經理的認知是一個無限逼近的過程,沒有一個人一上來就知道怎么做投資,一定是在不斷嘗試、反思、迭代的過程中不斷精進,需要在不同的市場被敲打,被塑造。必須對市場有敬畏心,不要錯把運氣當成是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志得意滿,一旦你覺得某種方法就是全部的時候,市場很可能180度掉頭,讓你摔得很慘?!?/p>
“做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看投資的視角、做投資的方法體系不完善,不能夠長期行之有效,你的弱點早晚會被市場攻擊,這就是遍歷性?!?/p>
“A股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一種投資方法論能包打天下,一種方法流行一段時間后,一旦走向極致,就可能反轉?;鸾浝碓谀骋欢螘r間順應了市場,獲得了優異的業績,這時候應該利用這個窗口期繼續提高自己的能力,應對下一次的市場變化。如果在業績特別好的時候規模增長太快,就可能來不及思考下一個階段怎么調整,你的能力還在原來的方向,還是配原來的資產,勢必會進一步強化你的風格,到最后就很難調整了。人順的時候都是有路徑依賴的。特別是投資生涯的早期階段,本來應該經歷市場的各種變化、考驗,經過長期打磨逐漸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如果自身風格正好與市場匹配,短期業績突出,規模增長太快,很可能是適得其反?!?/p>
“我內心的想法是,每個客戶委托給自己的錢,一定都要當作自己的錢去管理,只有用同理心去做投資,才可能真正做好投資,沒有好的價值觀,是做不好投資的。我一直都在買入自己管的產品,把自己的利益跟客戶捆綁在一起?!?/p>
以下為采訪實錄:
研究員生涯默默無聞,很忙很努力
券商中國記者:請講講你的早期經歷,怎么來到證券行業?
雷鳴:我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學的交通工程專業,研究生考入本校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專業。2007年碩士畢業時正趕上大牛市,公募基金行業急劇擴張急需人才,我有幸來到了匯添富,回頭看,如果時間早一點或者晚一點,可能我都沒有機會入行。記得來公司實習時,周圍都是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畢業,基本上都有豐富的證券基金行業實習經歷,言談中感覺他們對行業很了解,而我當時連什么叫買方、賣方都不知道,感覺差距特別大,心中很忐忑?;鸸镜耐堆虚T檻很高,有些人可能是適合干這行的但沒有機會進來,有些人先天條件很優秀,進入這行卻不見得能干好。不得不說,努力很重要,機遇和運氣也很重要。我們天天看企業,很多企業的成功,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運氣和機遇的成分。我們做研究,喜歡歸納出很多必然性,但很多時候其實不然,做投資,理解這點特別重要。
券商中國記者:你在做投資之前做過7年研究,能不能講講這段時間的經歷?
雷鳴:入職后我開始看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的特點是產品大多同質化:一是產品都差不多,價格很透明;二是成本結構也差不多,鐵礦石、焦煤早期是長期協議價,一年簽一次,無論漲多少,都按年初約定的價格執行,沒有長協就是現貨隨行就市;第三,鋼鐵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國企,在管理上大同小異,可能寶鋼在管理和產品結構上強一些,大部分企業都差不多。
所以,研究鋼鐵主要是研究價格波動,因為長期協議價,企業的成本是鎖定的,鋼價漲、利潤就漲,股價也漲。而鋼價跟宏觀經濟緊密相連,我剛出學校,對宏觀經濟周期沒什么理解,有時候會問問行業內的人,發現很多行業人士干了一輩子,對價格走勢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后來取消了長期協議價,鋼價漲,成本可能漲得更厲害,就更加復雜,更難判斷了。2008年股市暴跌,10月,政府出臺了4萬億刺激政策,我當時也不太明白4萬億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沒能抓住2009年上半年的行情,很落寞。2009年7月,市場開始下跌,因為我的推薦,我們一位基金經理買了鋼鐵股,虧了不少錢,我心里特別難受。
2010年,政府密集出臺環保政策,上市了很多環保公司,我開始研究環保行業。環保行業的特點是:第一,沒有什么高的技術壁壘;第二,項目制,有地域性,公司自己都很難預測未來的情況;第三,環保很多是BOT項目,重資產投入回報低,靠資金驅動,需要不斷融資?;剡^頭來看,這實在不是什么好的商業模式,但因為政策鼓勵,又是新生事物,那幾年環保股炒得很厲害,但我基本上沒啥大的貢獻。
我做了七年研究,很忙,很努力,但沒有太多成功的推薦,偶爾還讓基金經理虧錢,我開始對自己產生疑問,會想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干這份工作,那段時間很是郁悶。
鋼鐵和環保板塊后面那幾年一直沒什么起色,這對研究員是很大的考驗,因為可能下了很多功夫卻很難有所斬獲。我們這個行業考核是很殘酷的,大部分基金公司通常都是考核結果,像我這樣剛入行的年輕研究員,還未嶄露頭角,就可能因為外部行業的原因被淘汰。好在我所在的公司有足夠的耐心和自信,愿意給我時間去成長,回頭想想,挺幸運的。我們領導后來接受媒體訪談時說,當時愿意相信我,是看重我的勤奮、踏實。
券商中國記者:這種狀況什么時候開始轉變?
雷鳴:正在自己比較苦悶的時候,轉機來了。當時因為有基金經理離職,公司讓我嘗試管理基金,2014年3月,我開始管理匯添富成長焦點基金。我真正有質量的研究,是從投資開始的,之前是比較混沌的狀態。我覺得做研究比做投資要難,其實做投資也是做研究,但投資選擇面很廣,做行研則長期只能局限在一、兩個行業。做投資,我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只要把自己能把握住的機會抓住就很好。我做投資后基本沒買過鋼鐵股和環保股,也不影響我的業績,但我做研究員時,它們就是我的全部。
遭遇市場大幅波動,從新興成長轉向業績驅動
券商中國記者:你剛開始管基金時怎么做?
雷鳴: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怎么去做好投資。我開始管理成長焦點的時候,基金已有60億元規模,因為對大部分持倉的股票都不太熟悉,我先嘗試研究和理解原來組合里的股票,然后慢慢做一些決策,這個過程中市場會有反饋,常常會被打臉,迫使我去找原因,這樣一點點提升理解。2014年四季度,金融股大漲了一波,我也反應不過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因為對市場的理解不深。當年只賺了十幾個點。
券商中國記者:2015年上半年股市大漲,你業績很不錯。
雷鳴:在自己很迷茫、找不到方向時,我開始向周圍資深的同事學習,多聽聽他們怎么看問題,為什么會關注某些行業和公司。2015年上半年是大牛市,中小盤股票大漲,周圍同事們都做得很好,對我幫助很大。不過,我當時雖然對很多東西只是一知半解,認識比較片面,但還是堅持自己獨立研究和分析的習慣,所有買的股票,我都要自己研究,通過閱讀公司財報、招股說明書、資產重組說明書以及實地調研,搞清楚公司的基本情況,自己認可才會買入,而不會盲目跟風。這一習慣我一直保持到現在。
當時小股票漲得特別快,到4月,成長焦點基金凈值翻倍,但我每天還是很焦慮:一是我的業績雖然放在市場上也挺靠前的,但比同事差了一大截,有同事管的基金凈值翻了兩倍;二是我對市場短期漲幅過大感到憂慮和擔心。特別是在看了很多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本運作公告后,我心里越來越不安,很多公司講的故事,怎么看都像是騙局。當時市場上出現了很多荒唐事,一家很普通的公司講個故事、做個重組,收家游戲公司或電影公司,股價馬上暴漲;有的公司收購一個明星工作室,簽一個對賭協議,將本來應該支付給導演、演員的一次性片酬變成工作室的收入和盈利,再給它10倍的估值來收購,由投資者去買單。
所以,從那年4月份開始,我開始變得謹慎,基本上是賣的多,買的少,將90%多的倉位,慢慢降到了80%。我當時才做投資一年,還沒有勇氣把倉位降到60%的底線。從4月到6月,上證指數又漲了1000點,然后市場開始暴跌。在市場暴漲時充足的流動性瞬間萎縮,很多小股票直接跌?;蛘叱掷m停牌,想賣也賣不出去,但基金的贖回不斷增加。慶幸當時我做了降低倉位的決定,組合里也保留了不少流動性好的持倉,所以組合流動性一直都沒有什么問題。
券商中國記者:四季度市場大幅反彈,你怎么做?
雷鳴:2015年四季度大幅反彈,那些大跌的中小股票又反彈了很多。經歷過前幾個月的慘痛教訓,很明顯這些股票不能再碰了,這就是個游戲。所以在市場反彈的時候,我開始把那些研究后覺得不靠譜的股票全部賣掉,到2016年初,我管的基金倉位降到了很低。不過,我當時的能力圈還很有限,前面時間一直在重點研究那些被證明不靠譜的公司,賣了以后也不知道應該買什么,所以低倉位了一段時間。
券商中國記者:從公開資料看,2016年你持倉的股票開始出現明顯變化。
雷鳴:2016年初,政府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當時鋼鐵、煤炭因為產能過剩股價都在低位,我嘗試買進鋼鐵、水泥股。沒想到剛買入就碰到市場熔斷,后來反彈回本就全賣了,錯過了后來波瀾壯闊的供給側改革大行情,本質上還是自己不信。窮則思變,過去的東西不行了,投資還要做下去,得想新出路。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那些依靠業績持續增長帶來股價上漲的公司,組合結構也往這個方向調整。
券商中國記者:2017年藍籌股開始重估,你的轉變正好契合了市場變化。
雷鳴:非常幸運,市場風格也在慢慢轉向白馬藍籌股,2017年藍籌股大漲,我的轉變正好契合了市場風格的大轉變,所以2017年獲得了較好的業績,應該說有相當的運氣成分??简灪芸靵砼R,2018年經濟周期下行,美國挑起的貿易沖突加劇,股市持續低迷,當年我的業績也回落到中位數水平,說明我2017年那一套方法還不行,還不完善,只是階段性的東西。做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看投資的視角、做投資的方法體系不完善,不能夠長期行之有效,你的弱點早晚會被市場攻擊,這就是遍歷性。
從PEG到商業模式 ,投資高質量發展公司
券商中國記者:2018年你具體怎么調整?
雷鳴:2017年很流行所謂PEG的投資方法,不管是什么行業、什么商業模式,只要公司盈利預期有一定幅度增長,就按照相應增速給估值,白酒、消費電子業績好,就都能漲。但到2018年,這套方法就不太管用了。2018年市場下跌時,有些股票相對會比較抗跌,比如品牌消費品,有些股票一有利空就持續大幅下跌。我曾經重倉持有過一家公司,業績增長挺快,估值也不高,2017年賺了不少錢,但2018年卻下跌了很多,有些公司增長沒它快,卻非??沟?,估值也給得高。為什么同樣是業績驅動,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不同公司的表現卻完全不一樣?這樣看,所謂PEG的方法論是有局限性的。
那段時期我反復想這個問題,看了很多優秀投資人的書籍和文章,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有所啟發。2018年6月的一個周末,在黃浦江邊上的星巴克,我偶然讀到網上一篇文章,是講市盈率、投入資本回報率和增長之間內在邏輯的,我一口氣讀完,恍然大悟,很激動地將這篇文章發給公司領導,說這篇文章寫太好了!理論是現成的,但只有自己經歷過,走過彎路,摔過跤,才能真正領悟和運用,只憑說教是不行的。受這篇文章的啟發,再結合過去成功失敗的投資案例,自己才明白從商業模式角度去理解行業和公司有多重要,我豁然開朗,重新回到比較經典的公司分析框架上。
此后,我開始著重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理解公司,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核心關鍵要素是什么?競爭格局如何?持續增長能力如何?商業模式優異的公司,如果能夠保持長期穩態下的增長,十幾二十年之后,復合回報會非常高。
券商中國記者:品牌消費品與消費電子的商業模式有什么不同?
雷鳴:我做研究員時,看過一段時間消費,研究過一家調味品公司。去公司實地調研時,我拍腦袋說,這家公司可能漲到1000億元市值。但我從心里覺得它很貴,因為公司一上市就是30多倍估值,沒想到它后來的估值到過70-80倍。這家公司每年只有20%多的增長,為什么市場愿意給它較高的估值?這主要來源于它較好的商業模式:首先,它有很強的品牌認知和粘性,而且產品的制造很簡單,擴張性強,不必持續更新迭代,也不受新技術新產品的影響。作為行業龍頭,生產和銷售規模效應也比較明顯;其次,它的需求跟經濟周期關聯度不大,重復消費很穩定,增長持續性比較強;第三,它的投入資本回報率很高,能夠自己滾動發展,不僅不需要向股東融資,還可以將大部分利潤分給股東。
技術含量越高、越容易變化的,越難投,因為技術、產品要不斷更新迭代,而且容易出現后發優勢,很容易被替代。消費電子公司就如此:第一,是重資產投入,要建廠房、招工人、買設備買土地,需要不斷投入資金,就算業績增長卻可能沒有現金流,所以基本上需要持續融資維持擴張;第二,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很快,新產品不斷涌現,只能持續不斷投入、不斷推陳出新;第三,產品價格永遠下降,能否在產品生命周期收回投資、創造價值,面臨很大挑戰;第四,對大客戶依賴度高,而大客戶對性價比有很高要求,必然會引入兩三家供應商競爭,所以,即使你很努力,如果別人更優秀,你也可能被踢出局。雖然某一年進入了某大客戶供應商體系,賺了很多錢,但很快又會面臨挑戰,只是在哪一年體現出來而已,這是商業模式決定的。
券商中國記者:后來,商業模式的分析方法一度在市場很熱門。
雷鳴: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我的組合開始逐漸轉向投資一些商業模式比較優秀、質量比較高的公司。2019~2020那兩年,核心資產普遍大漲,我的轉變再次契合了市場風格的變化,獲得了較好的業績?;仡^看,我不可能預測到市場的變化,只是在投資上遇到問題,反思后,逐漸探索過去。
券商中國記者:今年,大批商業模式好的公司被殺跌,對你有什么觸動?
雷鳴:A股市場變化很快,做投資永遠要與時俱進,不可能躺贏。比如,過去我們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理解,覺得新能源領域絕大部分屬于沒有很強壁壘的制造業,算不上多好的商業模式,雖然早期爆發力強,階段性盈利能力較高,但很快就有更多企業入場持續擴大產能供給,最終競爭會非常激烈,導致利潤率持續往下走?;剡^頭來看,我自己在這一領域錯過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同時很多傳統上商業模式比較優異的領域受到了各種不利影響。我們在這個市場做投資,市場有自己的變化特點,怨天尤人沒有用,只能自己去適應市場,總結規律將來應該如何把握好這類投資機會,不可能讓市場適應你。但是,過去我們積累的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對競爭的分析仍然是有效的。我們現在觀察到很多新能源領域公司業績仍然很強勁,但是股價卻是背道而馳,估值不斷下降,很大程度上是開始擔心商業模式上弊端的顯現和競爭的加劇。從商業模式分析出發研究行業和公司,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管理規模適中是投資持續進化的基礎
券商中國記者:你獲得了長期優異的投資業績,是運氣、努力,或者別的因素?
雷鳴:短期業績肯定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做投資運氣的確很重要,早期哪怕是靠運氣賺錢,第一步走好了,有了本錢心態好,后面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前面沒做好,后面就會比較被動。當然,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持續去做研究,這是我們看家的本事,必須練好。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是,我的管理規模比較適中,而且一直是比較均勻的增長,沒有在業績好或比較高的位置發基金。
券商中國記者:在基金經理業績高點發新產品,是行業的常態,你為什么較少發新產品?
雷鳴:在管基金兩年后,我開始買自己管的產品,非常樸素的從持有人的角度想問題,覺得基金應該實實在在為持有人賺取真金白銀,而不是做相對收益。想明白這一點后,我堅決不想再發新產品,把手上的產品做好,規模自然增長就可以了。我管理三只公募基金,只有一只是新發行的基金,是在2018年12月市場低迷時成立,其它我主要管理過成長焦點和藍籌穩健兩只基金,都是早期從同事手上接手過來的。人的能力是有邊界的,我特別擔心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勝任,所以特別抗拒規模突然迅速增長。規模一點點累積,可以慢慢適應,但最后也是有邊界的。除了公募,我還管社保組合,如果再發產品,發得很大,我擔心負擔太重,沒有辦法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另外,為了賺取絕對收益,我對每一筆投資都很慎重,在經典成長基金建倉時,我先用較少倉位做出一定的安全墊,有一點點浮盈,心態好一些,再慢慢加倉。我一定要避免一上來就虧錢掉坑里,影響后續的心態和操作。我做了七八年基金經理,累計給持有人賺取的絕對盈利超200億,算是對持有人有所交待。
券商中國記者:請具體講講規模突然增大對投資的影響。
雷鳴:A股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一種投資方法論能包打天下,一種方法流行一段時間后,一旦走向極致,就可能開始反轉?;鸾浝碓谀骋欢螘r間順應了市場,獲得了優異的業績,這時候本應該利用這個窗口期繼續提高自己的能力,來應對下一次的市場變化。如果在業績特別好的時候規模增長太快,你可能來不及思考下一個階段怎么調整,你的能力還在原來的方向,還是配原來的資產,這樣勢必會進一步強化你的風格,到最后就很難調整了,人順的時候都是有路徑依賴的。特別是投資生涯的早期階段,本來應該經歷市場的各種變化、考驗,經過長期打磨逐漸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如果自身風格正好與市場匹配,短期業績突出,規模增長太快,很可能適得其反。
我對此可以說是深有體會,因為沒有規模短期快速膨脹的困擾,讓我能夠比較從容的思考,也能夠比較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剛開始有問題是信號,是提醒,你要去思考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如果在業績好的時候管理規模增長太快,要忙于應付,沒時間去思考,可能就把問題掩蓋了。
基金經理的認知是一個無限逼近的過程
券商中國記者:你做投資有什么原則?
雷鳴:一是要堅持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這是最本原的問題,我們這行本質是一種信托責任,因信任而托付;二是要非常專注自己的工作。只有付出120%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持續的進步,僅僅付出80%的努力,很可能流于平庸;三是要有非常強的自我反思能力,基金經理的認知是一個無限逼近的過程,沒有一個人一上來就知道怎么做投資,一定是在不斷嘗試、反思、迭代的過程中,不斷精進,需要在不同的市場被敲打,被塑造。同時,對市場要有敬畏心,不要錯把運氣當成是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志得意滿,一旦你覺得某種方法就是全部的時候,市場很可能180度掉頭,讓你摔得很慘。
做投資,常常覺得今是而昨非。我2019年看自己2017年時講的觀點,覺得很幼稚,現在看2019年,又覺得一堆問題。這很正常,如果沒有覺得自己過去階段犯了很多錯誤,說明是沒有進步的。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新行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基金經理一定要在比較從容的狀態下,做一些深度思考 ,要研究更多行業,看更多公司,經過實踐檢驗,不斷豐富方法論。同時,要敏銳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調整,不斷更新迭代,才能更好地邁向下一個臺階。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樣學習,有什么經驗跟大家分享?
雷鳴:一是要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所以,我特別喜歡看企業家自傳,一個人能成功做成一件事,有很多努力的成分,但也有機緣巧合的幸運。人生的道路上,總會有各種不如意,每個成功人士都曾經歷過很多困難,他怎么面對困難、怎么考慮問題、怎么做決策,都值得學習。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大意是很多人陷入困境的時候總是想著別人來幫助自己,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往往在于幫別人解決好問題,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很可能就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二是,我們也要從自己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只有不斷反省,才能不斷進步,這是有復利的,日積月累 ,就會有明顯進步。所以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一個基金經理要有很強的反思精神,要敢于否定自己,做一個誠實的人,出了問題一定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找借口。我做投資這么多年,每次碰到問題,心里覺得不對,但是哪里不對,應該怎樣走才對,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想得很明白。這會逼著我去思考,努力尋找深層次的原因,想明白,想通了,就會轉化為下一步的行動。不能總是找一些表面的理由,說自己是因為沒有投某個熱門板塊、或者某樣東西買多了買少了,導致業績不好。如果不能觸及深層次的問題,很難提高,也談不上進化。
券商中國記者:你非常強調變化?
雷鳴:做投資,就是永遠在路上。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一段時間不看新東西,過不了多久,就會老化跟不上。比如我們入行時,百貨商場是很主流的消費股,過幾年就很沒落了。
新股是觀察新經濟的源頭,每年有不少新股上市,從中可以發現一些新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上一大批優秀公司都是2010年以后上市的。雖然很多商業模式好的新公司上市時估值都很高,不一定能馬上帶來賺錢的機會,但這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準備,可能短期沒有收獲,但可能在另外一個時點得到回饋,因為你研究過、了解它,機會來時才能把握。
券商中國記者:你為什么能成為一位優秀的基金經理?
雷鳴:我們這個行業,是不是優秀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去驗證。我過去七八年累計的收益還不錯,最重要的原因是熱愛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很享受工作的過程,一年有20天年假,我基本上都不休的 ,所以我是不可能不工作的?;鸾浝磉@份工作,雖然收入比較高,但付出的時間精力非常多,只有非常熱愛,才能比較自然地做下去,樂在其中。這份熱愛來自哪里?一是真正給持有人創造價值,我管的公募基金有100萬客戶,如果能為這么多客戶賺錢,能讓他們因為我的工作受益,感覺會比較好;二是這份工作有機會接觸各行各業最牛的企業和企業家,有很豐富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社會的運轉,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是一個學習和智慧再積累的過程。
放低預期,傾盡全力,樂在其中
券商中國記者:你為什么創立潤時基金?
雷鳴:我比較簡單,不喜歡折騰,自己從2007年畢業就到匯添富,很幸運做了自己熱愛的投資,很感謝原來平臺和領導給了我安心做好研究和投資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不是任何人都能擁有的,我一直心懷感恩。所以,這些年也有很多機構希望能“挖”我過去,但我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有職業變化,不會去任何其他的公募機構,只可能是自己創業。
選擇離職、創業,自己也想了很久,最終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畢竟在公募做了15年,會有很多對行業和自己的思考。比如,投資策略是需要跟資金屬性、客戶匹配的,也需要跟自己的性格稟賦和價值觀一致。
首先,我在投資比較早的階段就想明白一個簡單道理,做投資就是要給持有人賺錢的。
這個行業很流行一種說法:公募做相對收益,專戶和私募做絕對收益。當我作為自己產品的持有人,最樸素的想法,就是要獲得收益的,有哪位客戶希望基金經理拿自己錢是去博跟自己無關的什么排名?有哪位客戶是因為自己虧得比別人少而感到高興的?我們這行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年化收益做到15%~20%以上的人寥寥無幾,如果能夠持續給客戶賺錢,最終相對排名也不會差的。其次,我對管理基金規模擴張一直是有強烈敬畏心的,做投資這七八年來,只在18年底發行過一只基金。我本能地會抵制發產品,擔心能力不夠做不好。
另外,我的性格是不愿意虧欠別人的,最怕給別人虧錢。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社保組合,在新基金建倉的時候,我一直堅持建倉初期要做安全墊,習慣先賺一點錢,再根據市場情況慢慢提高股票倉位。我管理的新產品,凈值在水面以下的時候很少,這樣基金經理心態好,客戶感受和體驗也好。這些絕對收益的打法,是希望通過長期的積小勝為大勝,幫助客戶真正賺到錢。
我內心的想法是,每個客戶委托給自己的錢,一定都要當作自己的錢去管理,只有用同理心去做投資,才可能真正地做好投資,沒有好的價值觀,是做不好投資的。所以,我自己一直都買入自己的產品,把自己的利益跟客戶捆綁在一起,我從來都是這么做的,在私募也一定會這樣做。但公募是相對收益的考核模式,這對于積累安全墊的打法帶來更高難度。我自己反復考慮,一件事要從入口開始,就不能擰巴。從對客戶負責的角度,我希望從產品端開始,就進入一個更有利于絕對收益的物理環境。
這兩年,大型資產管理機構越來越趨于平臺化,需要各種風格的基金經理和多元化的資金來源。隨著行業發展,這樣的趨勢只會不斷強化,不會減弱。比如,離職前,我除了管理三只公募基金外,也管理兩只社保組合,既要研究大中盤公司,也要研究中小盤公司;既有絕對收益組合,也有相對收益組合。不同的資金來源,有不同的投資訴求,產品特征也有很大的不一樣。這樣的產品跨度和資金屬性,可能需要在同一個時間段,做完全相反的策略選擇,而我的性格,希望集中全部精力做出對一類客戶最好的策略。多元化業務發展的公募,整體很難提供這樣的環境。
另外,從投研團隊來看,平臺化的投研體系,要滿足平臺上所有投資人的需求,不可能“高精尖”地針對某一個基金經理,去完全地匹配他的風格。但是就像電視臺拍片,記者需要跟攝像師有長期深度的配合,彼此非常了解對方的需求,該拍特寫的時候拍哪里,該拍表情還是手勢,或是一個長鏡頭或短鏡頭,都需要嚴絲合縫的彼此默契,這需要團隊從一開始就完全按照自己想法建立,并且不斷磨合去實現。這在平臺化的大機構是不現實的。如果自己把投資作為終生職業,越早開始這樣的團隊建設和磨合,成本和代價越低。
券商中國記者:你對潤時基金有什么設想?
雷鳴:私募基金往往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但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別是規模做大以后,個人的能力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我們想先搭一個平臺,然后找一幫志同道合、價值觀一致、能夠獨當一面的合伙人,沒有誰是大老板,公司也不一定非得是誰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不要一個人頂著發產品。當然,優秀的伙伴可遇不可求,我們不會去挖人,也不強求一定要做成什么樣。資管行業的空間非常大,即使再優秀的管理人也是有邊界的,我們不用太關注別人,只要專注于自己的事情,保持初心,把過程做好,自然就能成長,不要結果導向。
券商中國記者:對公司的規模,有什么要求?
雷鳴:大家可能覺得很多所謂明星基金經理出來,預期比較高,一定要一呼百應,要管多少錢才算成功。我以前做公募的時候都不愿意擴規模,現在心態會更輕松,最壞的結果能夠接受,剩下的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很抗拒一開始就帶著很高的預期,而更喜歡把預期放低一些,目標和方向要正確,態度上積極,專注于把過程做好,但一開始對結果不要有太高的預期。我們希望遵從自己的內心,沿著正確的方向往前走,不隨波逐流,也不躺平,盡量做好過程,結果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被一些外在的因素牽著走,很容易動作變形,該拒絕時去迎合,該堅持時卻妥協。我們也不可能管好所有的錢,只要把跟我們風格、風險偏好相匹配的一小部分錢管好,就夠了。
我們公司的PPT最后一頁是八個字:放低預期,傾盡全力?,F在想再加上四個字:樂在其中。
“這一次沒什么不同”
券商中國記者:你怎么看現在的市場?
雷鳴:現在大家都很悲觀 ,但鏡頭拉遠一點,橫向比較,無論產業結構、制造業基礎、產業鏈還是國內的市場空間,中國比歐洲日本韓國都要好很多,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相對也要小很多,所以并不是太悲觀 。另外,前三季度居民存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好幾萬億,這些錢不可能再大量進入房地產,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很低,最終權益市場肯定會吸引大量資金,只是現在信心比較弱。
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在市場低點發的基金容易賺錢,高點發的基金容易虧錢,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在心態上更樂觀一些,股價表現是領先基本面的,現在一定要積極跟蹤研究?;羧A德·馬克斯說: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市場的情緒都是負面,所有人都很悲觀,看不到積極因素,基金也完全賣不動時,市場基本上就見底了。以前別人問我怎么買基金,我說了很多方法,最后說只要記住一條:在所有人都不買基金的時候,要積極買,當所有人都追著買基金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退場了。
現在大概率是一個好時機,什么時候走出來不知道,但心態上要積極,保持相對謹慎樂觀。逆向投資大師鄧普頓講得好: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雖然市場有很多變化,但原則和準則長期適用,因為市場夾雜著人性,而人性是不變的,所以,這一次沒什么不同。
責編:汪云鵬
校對:李凌鋒